课件编号9985237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讲解课件(60张PPT)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24224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
  • cover
高一文言文知识体系 实词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虚词:而、以、于等十八个常考虚词。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省略句 三:被动句 四:倒装句 文言文实词讲解 一、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三、古今异义 四、词类活用 五、偏义复词 目 录 一、通假字 一、通假字 暴,甲骨文“ ”=“ ”+“ ” , 在太阳下面曝晒鹿皮。 “暴”通“曝”,用烈日晒干以便久存。 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通假字的定义.“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通假字的基本类型 (1)声母、韵母都相同,如“直”通“植”。 (2)韵母相同,如“见”通“现”。 (3)声母相同,如“风”通“放”。 (4)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城:确实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1.“说”通“悦”,高兴 2.“反”通“返”,回来 3.“振”通“震”,害怕 4.“庭”通“廷”,朝廷 5.“还”通“环’,绕 6.“卒”通“猝”,突然,仓猝 ———《荆轲刺秦王》 7.请辞决矣 8.日以尽矣 9.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10.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11.图穷而匕首见 1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决”通“诀”,告别 “以”通“已”,已经 “奉”通“捧”双手捧着 “少”通“稍”,稍微 “见”通“现”,显露 “陵”通“凌”,见陵:被欺凌 ———《荆轲刺秦王》 3.通假字的判定方法: (1)借用“音同或音近”推断。 (2)借用“字形”推断。 (3)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 二、一词多义 丰,甲骨文 = + 表示种在土里的树木。 封,甲骨文 = (丰)+ 丰 封 (枝叶茂盛的树木 ) (土坑) (用手抓持、执苗) 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草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 引申义:1.帝王赏赐土地(封地);2.赏赐(封赏); 3.闭合(封闭);4.量词,件数(一封信) 啚,甲骨文 = (村口)+ (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 鄙, = + (村落) 啚 鄙 粮仓 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邑,偏远的地方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庸俗,鄙陋。 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 ———看不起,轻视。 1.一词多义的概念。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意思。 2.基本类别 (1)本义:某一词语最初的意思或者最常用的意思。 (2)引申义:某一词语由其本义推演而形成的意思,同其本义有很大关系,或相近或相关联或相反。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召见 见 见陵之耻: 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 “见”通“现”,看到 《荆轲刺秦王》 兵 不得持尺兵 (武器,名词) 不及召下兵 (士兵、武士,名词) 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名词) 《荆轲刺秦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致谢 )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鸿门宴》 一词多义的判定方法 1.由本义推断引申义。 2.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三、古今异义词 (1)行李之往来 (2)微夫人之力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烛之武退秦师》) 行 李 夫 人 古义 :那个人 今义 :妻子的尊称 (3)左右乃曰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 (《烛之武退秦师》) 左 右 偏 袒 古义 :袒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