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9991512

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 课件(共18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4943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导学案,教案,PPT,18张,诗词,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雁 门 太 守 行》 答案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诗———白居易、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诗佛———王维 、诗狂———贺知章、 诗骨———陈子昂、诗囚———孟郊、诗奴———贾岛 二、诵读诗歌,注意节奏 雁门太守行(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tí xié)/玉龙/为君死。 三、译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其诗长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枯荣,感触尤多。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2、背景简介: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3、通译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点拨】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4、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首诗内容属于边塞诗歌。形式七言古诗,借用乐府旧题,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四、品读诗歌,赏析感悟。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点拨】一二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黑云压城”比喻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 “城欲摧”用夸张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形容局势的危急。“甲光向日金鳞开”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 “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点拨】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把激战中的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烘托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凝”字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侧面衬托出战争的惨烈。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点拨】五六句:叙事写景。偷袭敌人。 “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易水歌》催人泪下。)“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也擂不响;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更表现我军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4、报君黄金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