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08202

(公开课)高二《雨霖铃》精品公开示范课(说课+优质视频实录+评课+配套课件+配套教案+课本剧+教学素材)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视频 查看:96次 大小:158465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配套,视频,教学,本剧,教案,课件
    课件16张PPT。青城山高级中学 苏 勇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及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3、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了解常识 《雨霖铃》也作《雨淋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为词调,“帝幸蜀,初入峡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铃曲》以寄恨” 。主要写情人生死离别之曲,其调悲切。知人论“诗” 柳永,字耆卿,名三变,世称柳屯田。屡试不第,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后再次应试,宋仁宗故意将其黜落且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是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是北宋词坛的重要作家,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2.欣赏配乐朗诵,想想: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初读&思考: 1、词的上阕一般以写景为主,请找出上阕中描写景物的词语,你能通过这些词语想到什么?寒蝉长亭骤雨萧索凄切落寞精读&讨论: 2、上阕有一处精妙的细节描写,请找出并说说妙在何处?请结合本期所学诗句进行赏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欲饮无绪,欲留不能。纵有千言万语也因喉咙噎住而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 进一步刻画主人公难舍难分的形象,真是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分享、交流 3、作者心怀愁绪,为何写下如此阔大的景色?它们和作者的愁情有何联系?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词人选取这三种典型事物来充分表现离别的愁绪。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浩淼,如沉沉暮霭般浓重,如楚地天空般无边无际。这是一种“比”的写法,当然也是词人想像的,是虚写,因为词句开头有一“念”字。这里作者写景用了乐景写哀情,虚实相生的手法。分享、交流 4、 作者的感情是否和前面一致,有没有其他原因引起他的愁绪? 除离别外,词人还悲叹自己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 。 5、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一千古俊句,请同学们找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流传极广,影响极大,艺术价值极高。柳酒月赏意象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给你什么联想 ?杨柳岸 晓风 残月 词人推想与恋人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分享、交流本词写景与抒情有什么特点?再读&总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作业: 回顾生活中所经历的离别场面,选取你认为最感人的一幕,用300字左右的精美文字进行描述。《雨霖铃》教学点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基本理念”中也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的创造力。” 《雨霖铃》是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词七首》中的其中一首,它不仅是柳永的代表作,是婉约词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里的一朵芬芳四溢的奇葩。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