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132397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87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深刻,必修,人教,新人教,教案
  • cover
学习写得深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缘事析理。 能力目标:通过思维训练,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多角度看问题,能独立思考,说理有一定深度。 情感目标:学生有自觉打破思维禁锢的意识,培养敏锐深刻的心灵,关心社会,留心生活,有包容自由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方法作为“抓手”缘事析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认识事物,不偏激不武断,培养包容自由的精神。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回忆两首诗(出示两张诗歌的图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生活的哲理,也是写作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思想高远、认识深刻,才能游刃有余,妙笔生花。 二.释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题,认识一下什么是“缘事析理”?什么是“深刻”? 1.缘事析理: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2.深刻: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深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性”。 要想深刻,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作文不仅仅是“动手”,更重要的是“动心”,认真感受,深入思考。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常用的探索事理的方法。 三.缘事析理的常用方法 1.浏览“话题探讨”模块,看课本总结了哪几种常用的探索事理的方法? 以小见大 探究因果 比较鉴别 由表及里 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2.下面请同学上讲台做一个配对练习。(掷骰子决定,横排竖列) 3.再阅读“写法借鉴”模块:思考《游褒禅山记》中运用了那些探索事理的方法?请具体说一说? 四.讨论话题: 从“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说开去”。 针对这个话题,同学们已经写了作文,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 1. 看图片“众人围观,见死不救”。 2. 看社会万象。 写文章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还要能够独立思考,发现事物的真相,从而从偏激和武断中走出来。我们要全面的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事物和社会现象?我们要能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不满足一因一果,多问“为什么”,“怎么办”。 3. 看同学的观点。 请同学先谈,再展示课件。老师总结了同学们的观点,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1 冷漠。救人意愿,想不想救?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道德教育) 2 能力。救人能力,能不能救?在岸边当看客的,未必没有救人的愿望,也有可能是他们不会游泳。你会游泳吗?全国有多少中小学有游泳课?(能力教育,普及游泳运动) ③环境。经济人,与“经济人”相对的概念是“道德人”或“社会人”。“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有经济考量。(保障制度建设) 链接:白岩松谈及人性时说:“人性千百年来几乎没变过,关键看我们的环境。不要去骂中国人当下的人性太差,要改变我们的环境,把环境改好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好。”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崔卫平 ④心理学。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制) 链接:1964年震惊全美的凯蒂遇刺案 ⑤教育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链接:材料(余秋雨讲中国人的思维): 如儒家文化强调爱有“差等”,罗素讲中国人的缺点,其中一个就是,中国人对他人的灾难都有一点暗暗自喜。中国人对“他人”, 爱难由衷的产生。?所以我们要发扬墨子的“兼爱”精神。 当我们对事件、现象深入的进行了深入思考,实际上就自觉或不自觉的用上了上面提及的几种探索事理的方法。方法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敏锐深刻的心灵。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