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6731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7318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目录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初读文本,夯实基础 细读意象,关联文化 梳理情感,把握脉络 深析手法,体会张力 课堂总结,拓展作业 01 02 03 04 05 06 01 穿越千年,探寻荷花中的深情密语 开启《涉江采芙蓉》的诗意之旅 千年传情,诗意开篇 古人常借自然之物传递深情,如折柳送别、驿使寄梅、江南采莲。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走进古人的情感世界。 图片探秘,共寻深情 图片观察 仔细观察展示的古人折柳送别、驿使寄梅、江南采莲图片,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思考 这些图片都体现了古人用自然物象传递思念的传统,那《涉江采芙蓉》中的荷花又藏着怎样的深情呢? 荷花寄情,诗意绽放 聚焦江南采莲图片,荷花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承载着古人的深情。 《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用荷花诉说着怎样的思念呢? 02 初读文本探秘 开启《涉江采芙蓉》的基础学习之旅 范读引领,感受韵律 教师示范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涉江采芙蓉》,强调五言诗“二三一”或“二三”的停顿节奏,突出“忧伤以终老”的沉重情感。 学生跟读 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和情感,跟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与情感的融合。 自主翻译,概括诗意 结合注释翻译 学生借助课文注释,逐句翻译《涉江采芙蓉》,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概括全诗内容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有人采芙蓉欲赠远方之人,因路途遥远无法送达,最终陷入长久的忧伤。 生字词大闯关 03 探寻意象密码,开启文化之旅 走进《涉江采芙蓉》的意象世界 解密芙蓉:探寻文化密码 君子之花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芙蓉”品格高洁的象征意义。 爱情之花 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清如水”,“莲”谐“怜”,表爱慕之情。 佳人之花 王昌龄《采莲曲》“芙蓉向脸两边开”,以花喻人,美丽纯洁。 兰泽之美:意境背后的奥秘 “兰泽多芳草”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还以乐景衬哀情,为“忧伤”铺垫。 长路漫漫:跨越心灵的距离 “长路漫浩浩”中的“长路”,既指归途遥远,更指“同心而离居”的心理阻隔。 04 情感探秘,脉络解读 探寻《涉江采芙蓉》的情感密码 绘制情感曲线,标注情感密码 标注情感关键词 默读全诗,用关键词标注每句情感,如‘涉江采芙蓉’可标注为‘愉悦(期待)’。 绘制情感曲线 依据标注的情感关键词,绘制情感曲线,清晰呈现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场景转换大揭秘 关注场景转换 诗中前四句写‘采芙蓉’,后四句写‘望旧乡’,场景突然转换,值得深入探究。 思考转换原因 思考这种场景转换暗示了什么,为下一阶段的多元解读奠定基础。 情感脉络大总结 05 深析手法,感受诗歌魅力 探寻《涉江采芙蓉》的艺术奥秘 ‘对写法’大揭秘 《涉江采芙蓉》中的‘对写法’ 《涉江采芙蓉》采用‘思妇想游子,游子思思妇’的写法,突破单一视角,强化‘双向思念’浓度,让‘忧伤’更具普遍性。 拓展诗作中的‘对写法’ 如白居易、王维、杜甫的诗作,不写自己思人,写他人念己,强化情感表达,凸显孤独感等。 主人公身份大辩论 正方观点:思妇说 采莲是江南女子习俗,‘芙蓉’谐音‘夫容’,暗合思妇对丈夫的思念。 反方观点:游子说 ‘远道’‘长路’符合东汉士人漂泊求仕经历,‘还顾望旧乡’更符合游子姿态。 ‘对写法’本质大总结 06 课堂总结与拓展之旅 回顾诗歌精华,开启拓展新程 《涉江采芙蓉》深度剖析 内容大揭秘 《涉江采芙蓉》通过采芙蓉欲赠远方之人,展现游子与思妇的思念,充满忧伤。 手法巧探究 诗中运用“以乐景衬哀情”“对写法”,强化情感表达,让忧伤更具感染力。 情感深体会 诗中饱含游子与思妇的双向思念,痛苦与无奈交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