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写景散文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赤壁赋》 《登泰山记》 必修上第七单元学习内容 哲理散文 现代散文 古代散文 单元学习任务 2026届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 《赤壁赋》 [复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规律特点。 2.赤壁诗文对比阅读,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第二课时 1.重点掌握实词(曾、属、望、徐)等文言词汇。 2.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文学常识、作文素材积累 课文知识梳理 第一章节 1课时:1.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2.赤壁诗文对比阅读,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记忆导图】 巩固《创新设计》P5梳理重要知识点; 完成学练案复习检测。 重点知识梳理 第二章节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繆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今异义词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义】美人”常用于比喻君王、贤臣、人生理想或政治抱负【今义】美丽的女子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通“凭”,乘 ) (通“缭”,环绕 ) 1.歌窈窕之章 2.舞幽壑之潜蛟 3.泣孤舟之嫠妇 4.正襟危坐 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7.顺流而东也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1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词类活用 歌:名作动,唱 舞:使......起舞 正:形作动,整理 南:名作状,向南 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东:名作动,向东进军、东下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变白 泣:使......哭泣 (名词作动词,唱歌)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徘徊于斗牛之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固一世之雄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凌万顷之茫然 2.客有吹洞箫者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而又何羡乎 判断句 特殊句式 被动句 主谓倒装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渺渺兮予怀 赤壁高考篇目对比阅读 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节 活动过程 情感基调: 核心情思:。 文化意义: 回顾《赤壁赋》核心思想 从“乐”———悲”———喜”的曲折变化。 借“水月之喻”,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最终实现了对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与个体渺小(“寄蜉蝣于天地”)的超越,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超然物外的豁达境界 苏轼的赤壁,是一个治愈之地、悟道之所。它承载的是一种在困境中通过哲学思辨完成自我救赎、实现精神突围的士大夫情怀。 对比阅读一: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篇目 核心意象/情节 主要情思与 情感基调 文化意义 《赤壁赋》 《赤壁》 《满江红·赤壁怀古》 对比阅读二:戴复古(南宋)《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pi 比喻勇猛的将士)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折戟、东风 发现折戟,假设东风不利 主客问答,水月之喻 超然与达观:人生短暂的悲哀(悲)转向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豁达(喜)。情感曲折最终归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