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李白的乡愁是(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王维的乡愁是(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李煜的乡愁是(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马致远的乡愁是( ) 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承载着思念的邮票,是一湾欲跨不得的海峡…… 明月 茱萸 春草 夕阳 魂牵梦绕游子心 长相思 纳兰性德 1.深入作品,了解“一”的用法。 2.熟读成诵,体味词人身在征途、心 系故园的浓重乡愁。 学习目标 初读:人生若只如初见 整体感知 读完这首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表达的乡思之愁? 乡心 故园 示例: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 。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 。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 。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 。 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 再读:身临其境品乡愁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重点思考 三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思考一:将“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中的“一”字换成“千”或“万”好不好?为什么? 一、“一”有“少”、“单调”之意,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单无依; 二、“一程”的反复,描写了词人的旅途山长水阔,路途漫长而艰辛;“一更”的重复,突出了塞上恶劣的天气:席地狂风、铺天暴雪。 三、前后四句,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人生路生出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重点思考 三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思考二:将“夜深千帐灯”中的“千”换成“一”或“孤”好不好?为什么? 一、突出出巡卫军的营帐之多,“千”极写边塞营地壮丽之夜景,而“千帐”内灯光熠熠,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可谓“一字千钧”,词人只是这“千钧”之一。这样更加突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二、结构上看,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同时也为全词的感情的抒发蓄势。(
课件网) 江湖雅士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少年孤贫,屡试不第后终生未仕,以布衣身份出入于公卿之门,人品秀拔,气貌望之若神仙之人,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以及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问题】: 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该是——— 【问题】: 哪些景物能体现出“空”的特点? 【问题】: 昔日扬州城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问题】: 扬州城为什么会变为“空”城? 【问题】:一个“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扬州慢 姜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