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00121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68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2893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
  • cover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368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摆脱贫困一直是中国人民 的梦想,历经多年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动人歌谣,这是一 个 的人间奇迹!奇迹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的煌煌伟业,伴随着多少奉献和牺牲!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有着扶贫工作者质朴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他们怀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助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上的丰收催生了精神上的硕果。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脱贫群众的精神风貌 ,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大增。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 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孜孜不倦 永垂青史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B.孜孜以求 彪炳史册 焕然一新 一往无前 C.孜孜以求 永垂青史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D.孜孜不倦 彪炳史册 耳目一新 勇往直前 2.下列语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被称为“乐府双璧”。 B.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C.学习《氓》要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D.“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3.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各地都有扶贫工作者”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人口剧增导致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显然,① ,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②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③ ,如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4.请在上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5.请使用一个包含连词的转折复句概括上文中第二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5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临江仙 陈克 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 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   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 “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