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07065

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11.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4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53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美,八年级,美术,下册,11.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 cover
八年级下册第11课《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在教材篇首编排了西泠印社相关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以大量篇幅对西泠印社作出介绍,图文并茂,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西泠印社的风景图片、吴昌硕的塑像、三老石室珍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石碑和中国印学博物馆,使学生对西泠印社和篆刻艺术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篆刻艺术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课文中编排了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课文最后编排的内容是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短短的一节课45分钟中,既要了解篆刻艺术又要实践操作,把篆刻艺术中海量的知识点提炼成几个侧重点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大环节。 在本课欣赏中,通过形、音、色、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运用视频、微课宝直观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篆刻技法,更加直观生动而具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印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更是跃跃欲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篆刻,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激发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 教学准备 ((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各种印章、多媒体课件、刻制印章工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题含义导入 让同学们分析课题“印学话西泠”的含义切入———伴着优美的音乐,视频播放《艺术人文》栏目对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在孤山一隅 “西泠印社”的介绍。教师出示PPT展示“西泠印社”风景图片并讲解介绍“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简要介绍首任社长吴昌硕生平简历,从而进入本课课题。 二、新课展开 1.师提问:同学们在哪里看过印章呢? 生答:电视上、书画作品 2.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PPT展示帝王的玺印、公章、肖形章、姓名章、闲章等这事根据印章的用途分类的。(教师小结印章的作用:第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第二、表示:身份、个人凭证。第三、表示吉祥物(有美好的愿望和辟邪作用)。 3.以吴昌硕老先生的一方印章“我爱宁静”为例详细介绍印章的基本结构:印面、印纽、边款。 4、印章的分类:朱文印(阳文、凸文)、白文印(阴文、凹文)、朱白相间印。 5、章法布局:PTT出示一个字、二个字、三个字的章法布局(今天以临摹为主所以没有详细分解印章的章法布局,下节课才作为重点教授)。 6、课件展示刻制印章的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刻制方法。 (1):磨平印面(课前已准备好)。 (2)拟印稿(观看视频,教师进行技术讲解)。 (3)印稿上石(观看视频,教师进行技术讲解,注意字要写反面)。 (4)刻印(观看视频,教师进行技术讲解,主要认识运用冲刀与切刀两种刀法)。 (5)钤印(顺介绍漳州三宝之一的八宝印泥)。 三、学生学习、临摹、实践制印,教师指导 请两个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模拟印稿上石并点评优缺点。 四、欣赏学生的作品 用微课宝点评学生的篆刻作品 五、课后延伸和作业 上网查找自己名字篆书写法,为下节课学习印章的章法布局,为设计自己名字的印稿做准备。 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