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07081

浙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7.树石画法——树的画法》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9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美,七年级,美术,下册,7.树石画法——树的画法,教学设计
  • cover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树石画法》 ———之树的画法 教材分析: 山石树木在山水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山水画的骨骼和肌肤。山水画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通过山水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涵养人文素养,感知艺术家将自然物象人格化,借景抒情,是一种精神气质的流露,是中国文人在思考天地万物之哲学中外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本课选用浙美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型.学生分两课进行。第一课时学习树木的写意画法,第二课时学习山石的写意画法。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自然界的山石、树木形态特征入手,感知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自然景象。如:用笔勾勒要虚实相生、自然流畅,用墨要有干、湿、浓、淡变化。层次分明。笔墨技巧演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直观认识、加深对山水画作品形式语言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在对美术认知程度上比上学期要好的多,从最初对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了解甚少到现在的能大胆表现心里想法。但对中国画的表现和笔墨的运用学生很少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过,教师在讲解时即要把中国画中的笔墨技法和写意树的画法传达又要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基本规律及形态特征,理解“树分四歧”的基本概念。 2、初步掌握树的写意技法,体验并感受笔墨技法与自然物象造型之间的关系。 3、培养细致观察,大胆创作的态度能力,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树的写意画法,体会山水画笔墨造型与意境营造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来表现树的形态。 教法学法:讲授法、实践法、探讨法 课题:第一课时《树的画法》 七、课前准备:(学生)国画常规用具 (教师)国画常规用具 一、教学过程: (一)、以四季树木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树木的形态特征 1、自然状态中的树: 1)树分根、木、枝、梢、叶 2)树的外形各具特点 2、对照生活中的树,观察鹿角枝与蟹爪枝的不同特点。 (二)、介绍中国画中鹿角枝与蟹爪枝的概念。古人把向上生长的树枝称为鹿角枝,把向上弯曲的树枝称为蟹爪枝。 (三)、借“画树如人,枝分四歧”来分析说明主干与枝叶生长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现代画家潘韵和其画作《树石图》 2)、树的生长有四季变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近树与远树的画法有何不同。给学生讲解笔墨的变化并欣赏清代画家龚贤的作品中笔墨变化。 (五)、教师示范 1)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来示范解说树的结构 2)演示树叶的画法:夹叶和点叶的画法,分别适合表现生活中的不同树形状 3)松树的画法。 三、布置课堂作业: 临摹一颗树,注意树枝和树叶的前后对比关系。 四、作业展示评价 收集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评再互评,教师评价 五、本课小结 六、课后拓展 让学生到校园中观察树木,并加以描绘练习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