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14114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1.2 《杠杆的科学》 教案

日期:2024-05-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75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
  • cover
课题:《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执教者:林妍 学校: 版本: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 教材分析: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本课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由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出撬棍和杠杆的概念,通过观察、寻找杠杆的三要素,从而初步认识了杠杆,通过辨别变形杠杆和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然后通过认识杠杆尺、分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等系列活动,得出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 入 出示盒子(盒盖子紧紧扣着)谁能用手帮我打开这盖子?请力气大的同学试试。感觉怎样?有什么办法 能打开它?出示铁棍,用它来打开试试。看来合理利用工具会使我们的 工作更有效率,这位同学用铁棍固定着某个位置将盖子撬起的这种装置我们叫撬棍。我们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板书:杠杆的科学) 活动观察、思考 通过简单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