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33044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2.1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案

日期:2025-11-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88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
  • cover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及形成科学素养。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获得发现,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归纳概括自己的科学认知,形成系统地科学概念及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3、科学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科学学习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利用各种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等)、深度提问等方式对思维进行发散与整理,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预测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奠定认识的基础。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本课还要锻炼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利用对比实验找出变化规律,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时探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本课引领学生探究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对力的认识的发展,使他们知道力还能使物体形变甚至受破坏,也知道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来避免和抵消这些影响。本课的科学研究活动是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控制变量,因此学生具备进行本课学习活动研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 用简单的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做好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研究,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厚度比宽度对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影响更大,并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 八、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PPT,横梁和柱子的模型。 2、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回形针。 3、学生准备:课本、直尺。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建筑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找出房屋和桥梁都是由柱子和横梁支撑的。 设计目的:引出学生的前概念,为后面的学习研究做好铺垫。 2、引导学生认识梁和柱的关系,知道梁比柱容易弯曲。 设计目的:引出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必要性。 3、出示课题,提出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1、引导学生推测有哪些因素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大胆提出假设的思维习惯。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制定研究计划。 设计目的:学习撰写实验计划,知道实验前首先要制定计划,以计划指导实验,计划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要讨论的内容。 3、学生开展实验研究,进行实验记录。 设计目的: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识别和控制变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课外的研究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4、学生汇报,老师利用Excel表格来汇总数据,引导学生找出宽度、厚度与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设计目的:Excel表格中有插入折线图表,折线图表能清晰地反映数据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图表,直观地感知到纸梁的宽度、厚度都与抗弯曲能力有关,从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