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48318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真题演练卷(人教版2019) (原卷+解析版)

日期:2024-04-2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75456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章,地表,形态,塑造,真题,演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真题演练卷 学校: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姓名: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021·河北高考真题) 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答案】1.A 2.D 【解析】1.根据材料“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地壳水平运动而非垂直运动,CD错;图中岩层弯曲,应是受到水平挤压的影响,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乙处岩层断裂下陷,甲、丙处岩层断裂抬升,A正确,B错。故选A。 2.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燃料油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ABC错。故选D。 【点睛】第2小题注意抓住根本原因,石油组分之所以能大量散失,主要是断层断至含油层,内部石油受强大压力的作用,沿断层散失,即便断层没有延伸至地表,石油组分也可以沿断层散失至其他岩层裂隙。 (2019·江苏高考真题)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4.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3.D 4.C 【解析】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3.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4.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 【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 (2021·浙江高考真题) 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