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56850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3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36794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俄国,改革,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看俄罗斯国徽演变 知俄罗斯历史更迭 罗马时期单头鹰标志 拜占庭双头鹰徽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双面国玺 伊凡四世盾徽 亚历山大二世国徽 苏维埃政府国徽 俄罗斯国徽 从双头鹰第一次出现在国 玺上到现在,其形象几经变更, 也一度被废除。 2000年这只象征着俄罗斯 精神与权力的双头鹰再一次飞 回到国徽上。这段国徽演变的 历史,同样映射出俄罗斯历史 的缩影。 第2课 一场又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改革…… 俄国的改革 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人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9世纪晚期形成早期国家 伊凡三世莫斯科公国独立;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国 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伊凡三世之孙)宣布自己为“沙皇”,这是凯撒的俄语发音,而“凯撒”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奥古斯都”一样代表“皇帝”,强化了专制统治。俄罗斯沙皇国自此开始了扩张的征程。 从16世纪到19世纪, 沙俄从一个内陆小公国发展到横贯欧 亚大陆,从波罗的海沿岸到太平洋的庞大帝国。 伊凡四世 东斯拉夫人 基辅罗斯 13世纪被蒙古征服属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 (金帐) 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 帝国末代公主索菲娅 伊凡三世 接受基督教 壹 彼得一世改革 开启沙俄近代化的第一人 17世纪后期的俄国处境 17世纪末,当英国和尼德兰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时,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处于支配地位。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 1682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 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 (1672—1725) 彼得大帝 目的 彼得大帝西欧游学记 里加 莫斯科 柯尼斯堡 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从莫斯科出发。 第一站:瑞典控制下的里加 第二站: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 第三站:荷兰阿姆斯特丹(三个月———船厂木工) 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 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 革的紧迫性。 第四站:伦敦(学习造船理论) 第五站: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 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 斯科。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 伦敦 华沙 莫斯科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 (1672—1725) 阅读课文,说说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 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 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村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欧洲军事强国,对外扩张 削弱贵族势力,强化皇权 经济实力提高,开启近代化 促进文教科技的发展 性质:沙皇领导的加强专制统治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政治: “一子继承法”和打破贵族门阀制,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军事: 实行征兵制。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20多万人的近代化 常备军。波罗的海舰队已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万人。 经济: 18世纪初,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形成。1718年生铁产量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 文化教育: 1703年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在各地开设算术、矿业和军事学校,促进了文教发展。 积极: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俄罗斯腾空而起 大北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