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3917

北京市2021届高三各区历次统一考试诗歌阅读及答案详解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162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2021届,高三,各区,历次,统一
  • cover
北京市2021届高三各区历次统一考试诗歌阅读及答案详解 一、试题部分 海淀区202011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1】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方舟【2】顺广川,薄暮未安坻【3】。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江岸。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 B.“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 1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 14.诗歌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6分) 朝阳区202011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共19分)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周密【1】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注释:【1】周密,宋代词人。宋亡后,周密拒仕新朝,寄居杭州。本词是他写给同样拒仕新朝,寄居在越州的邓牧、谢翱等友人的。 13. 下列对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三句描写作者所居之地清新明媚的初春景象。 B.“雪霁”两句是说雪过天晴,燕子回巢,春意盎然。 C.“笑倦游”一句表明词人畅游天涯海角,十分疲惫。 D.最后一句作者以梅花喻指拒仕新朝的自己和友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汐”两句写词人想趁着月色明亮、潮水东还之际,返回家乡。 B.“认云中烟树”一句,一个“认”字,写得形象生动,笔力深透。 C.“东风”一词一语双关,借自然之风,喻指新朝的招抚笼络。 D.这首词抒写深情,寄寓感慨,具有深婉动人的艺术效果。 15.这首词蕴含的情感深沉复杂,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丰台区202011 (一)阅读下面《红楼梦》中史湘云的两首诗歌,完成12~14题。(共9分) 咏白海棠和韵(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①。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②,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①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出自《离魂记》。②俦,同伴。 12.下列对《咏白海棠和韵(其一)》的分析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突兀而来,说神仙降都门,种得蓝田玉,把初见海棠的惊喜之情和盘托出。 B.颔联用神话传奇来表现白海棠,“自是”“非关”一正一反,凸显了白海棠的神韵。 C.颈联采用了拟人手法,“捧出何方雪”“添来隔宿痕”写出了雪后白海棠的姿态。 D.尾联既表现了诗人对白海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唯恐其孤独寂寞的关切之情。 13.下列对《供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弹琴饮酒,更喜同菊花为友;菊花立在案桌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