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30492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8143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上,三上,学期
    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较平稳,我觉得一个成功之处,就是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发挥了作用。 高三语文月考卷 它使得我们既反左也反右,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这种中庸之道是不搞极端,量变和质变相 结合,阶段革命论和不断革命论相结合的辩证法之道。 (摘编自郝铁J f[ ((改革智慧与中庸之道)) ) 注意事项: 材料二: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真正做到"中"是不容易的。"中"当然不是简单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调和"或"折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中"。它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事情。"中"的标准并不固定,是不拘泥,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化。中庸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 E扣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中"。有人以"秤"来比喻和诠释"中"的内涵。秤的结构并不复杂,一个杆,一个权。量东西时, 导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秤花不能固定在某个地方,而应该随物之轻重来回移动,这才是"中",才能"中"。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摘编自杨朝明《中庸之道并非"和稀泥没原则"))) 材料三: 国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 (一)现代文阅读 1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 赳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捐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中庸之道 材料一: 的另一种表达,即走道路中间。不然,不是极端冒进,就是不忠进取。孔子回答别人的问题,"叩 国阳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 其两端而竭焉",把利弊得失都说清楚,全面地看问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与人和气相 明 棋 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中庸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朱嘉解 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1 墨家主张舍己为人,法家宣扬人人为己,儒家主张既为自己也为 怜 释,"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 别人。 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按照当代学者庞朴的解释就是,有 《孟子·离委》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 人认为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中庸之道则认为事物一分为二,在左右两个端点之间还有一个中间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苟子·王制》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 端点,因此中庸之道主张人们要"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则覆舟。"无论是把君与臣比喻成腹心与手足的关系,还是把君与民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都是 都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人立身行事的方法论,己渗透到中国的社会文 强调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理解。这是从两个相反立场看问题,不是为一方献计献策。在中国思 化心理之中。这在我们建设国家政治制度和改革路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 想史上,为强势阶层摇旗呐喊的是法家,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的是墨家,儒家居中。 和 一是善于在现实中的两个端点之间寻找中端点。 20 世纪曾经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仲寻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举贤才"。贤才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孟子说"不信仁贤,则国 军哥 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两个端点,而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探索,决定在苏联模式 空虚。"苟子则主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儒家对政府官员的要求,既与墨家偏重于道德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