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66549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文言断句与古代文化常识 课件(48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554975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考,48张,课件,常识,文化,古代
  • cover
(课件网) 文言断句与 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文言断句 01 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 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请看,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天差地别! 文言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的实际内容,用标点符号(高考命题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断开)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近几年来全国卷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题成为几年来的热点题型。 文言断句的概念 1.通读语境(上下文) 要把握整句话的意思:如果是记叙文,就弄懂故事情节;如果是人物对话,就弄明白说话的人物都是谁;如果是说理性文章,就注重把握论点和论据;如果是抒情性文章,就注重找出表达了哪些情感。 2.先易后难,找标志性词语 先找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然后再重点突破比较难的部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专有名词从中间断开,如人名、官职、地名等。 文言断句解题步骤 3.比较选项间的异同 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的文言文断句,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而从四个选项的设置来看,并不是每一个选项的断句点都与其他选项不同,而是大部分相同,只在某一两个关键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选项的方法,初步确定断句的疑难点在哪里,然后集中精力攻克疑难点。 4.通读检验 断句结束后,要通读语句,判断语句是否连贯,有没有表达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如果有就证明断句有错误,还需要再次分析。 (一)注意语言标志 1.对话词:文言文人物的对话,常以“曰”“云”“言”“谓”“道”等动词为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021新高考卷Ⅰ】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答案】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通过文言文中断句的常见标志和文意进行断句,“强宗室”和“以镇天下”是完整意思,不可断开,可首先排除 A 和 D,再通过“于天下利乎”判断为 B。 这句话的意思是: 起初,唐高祖想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