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7189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测评(2份打包).doc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64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测评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测评(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那么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也一定能自发进行 B.某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那么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也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反应方向是由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的,与反应温度无关 D.温度有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依据ΔH-TΔS。 答案:D 2.符合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CO+H2O===CO2+H2 ΔH=+41 kJ/mol B.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 C.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 D.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且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低,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C项正确。 答案:C 3.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  ) A.Cu        B.Al C.Zn D.Mg 解析:金属条一边溶液出现粉红色,说明附近溶液显碱性,相当于铁发生吸氧腐蚀,铁为负极,铁比金属条活泼,因此金属条为Cu。 答案:A 4.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3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 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变化:①增大,②减小 B.①为原电池,②为电解池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 ②中负极:2H++2e-===H2↑ D.产生的气体:①0.005 mol,②0.01 mol 解析:①池是电解池,在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分别为: 阴极:Cu2++2e-===Cu 阳极:4OH--4e-===2H2O+O2↑ ②池是原电池,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A项pH变化是①中OH-放电,pH减小,②中有H+放电,pH增大;D项通过0.02 mol电子后,产生的气体①中为0.005 mol,②中为0.01 mol,所以D正确。 答案:D 5.25℃时,向1 mL pH=1的硫酸中滴加10 mL pH=b的NaOH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中n(Na+)>2n(SO),则b可能为(  ) A.10 B.11 C.12 D.13 解析:根据n(Na+)>2n(SO)可知,NaOH有剩余,故有10×10-14+b>1×10-1解得b>12,故选D。 答案:D 6.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和6 mol/L。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B.达到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途径Ⅰ和途径Ⅱ建立了等效平衡。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量虽不同,但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故选C。 答案:C 7.将0.1 mol/L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少量CH3COONa晶体,都会引起(  ) A.溶液的pH增加 B.CH3COOH电离程度变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溶液中c(OH-)减小 解析:加水稀释时,CH3COOH溶液浓度变小,c(H+)和c(CH3COO-)也都变小,CH3COOH电离程度变大。在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由于CH3COONa是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电离CH3COONa===CH3COO-+Na+,溶液中c(CH3COO-)增大,抑制CH3COOH的电离,使CH3COOH电离程度变小,c(H+)变小,但溶液中总离子浓度变大,因此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