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爱心的传递者 内容《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自己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 心的拓展活动。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善于帮助别人”,从反面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包含两个内容: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事例,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真实需求的事例。“小贴士”提醒学生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阅读角”是班主任智慧帮助学生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及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虽然他们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但是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因此,确定了“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感受他人对我们的关系,积极营造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 2.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3.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教学难点: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大组为单位,策划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他人对我们的关系,积极营造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 2.能力目标:能够从细节处发现和感受他人的爱心。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 2.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爱的奉献》 小小分享会: 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你愿意献出这点爱吗? (2)学生思考,交流分享 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 1.寻找微尘:“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呢? “微尘”简介。 总结:“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尘”。 2.过渡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细如“微尘”的爱心了吗? 爱心小镜头:(课本插图) ①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同桌之间交流分享。 ②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小组交流。 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对他人伸出援手。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活动二:阅读角:他们在偷懒吗? 1.他们在偷懒吗?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2.小小分享会: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着痕迹的关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着痕迹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样不找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故事呢? 3.小提示: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关爱。 活动三:雷锋精神永流传 1.图片出示雷锋画像,提问:你认识他吗? 2.雷锋故事:雨中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