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20411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484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2022,阅读,答案,学案,乡土中国,本书
  • cover
《乡土中国》导读问题纲要 完成时间:每章45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一章———第三章 一、重要概念梳理(请阅读后将你对本概念的解释写在词条后面) 1.礼俗社会(有机的团结): 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2.法理社会(机械的团结):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3.熟悉: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陶炼亲密的感觉。 4.学: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5.习:多方面、经常的陶炼。 6.特殊语言: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声音象征体系。(亲密社群还有表情、动作等其他象征体系) 7.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8.记:当前为了将来而用,加以认取。 9.忆: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 二、问题纲要(每章阅读2遍后,请在阅读札记中抄写并逐题做回答) 第一章 乡土本色 1.费孝通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泥土对靠种地谋生的人而言是宝贵的? 例一:在内蒙和西伯利亚这样并不最适宜耕种的地方,中国人都会试着锄地播种。 例二:乡下人对土地公的信仰。 例三:“我”的奶妈怕我在国外水土不服,让我带上家乡灶上的泥土,不适时煮汤。 2.靠种地谋生的人重视泥土,因此产生了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乡村人口附着在土地上,不太变动,世代定居是常态。 3.乡土社会人和人在空间上的排列特点是:孤立和隔膜。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作者描绘美国 乡下的特点与中国进行对比。 4.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有哪些? ①小农经营,聚在一起,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太远,因此形成聚村而居。 ②需要水利,因此有合作需要,住在一起比较方便,形成聚村而居。 ③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因此聚村而居。 ④土地平等继承,兄弟继承祖上遗业,人口在一地一代一代积累,形成聚村而居。 5.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彼此熟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乡村人口附着在土地上,变动少,在漫长的时间中有多方面、经常的接触。 6.作者为什么谈到孔子在《论语》中对“孝”的理解? 为了证明乡土社会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是靠“摸熟”对方的性格,而非契约规定。 第二章 文字下乡 1.本章作者的结论是:文字和语言在传情达意上有局限,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2. 为什么费孝通反对说乡下人“愚”? ①乡下人的“愚”是对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足,而不是智力不行。 ②乡下人不识字是没机会学习,而不是学习的能力不足。 ③乡村社会居久不变而熟悉,人与人都是直接接触,不需要文字传情达意,因此乡下人不太有识字的需求。 因此,他反对说乡下人“愚”。 3.为何乡土社会里不太用到文字? 因为①乡土社会中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天天见面,直接说话,通过声音、表情交流最为方便、准确。②而文字脱离了当时当地的情境,传情达意不完全。因此,乡土社会不太用到文字。 4.特殊语言比起语言和文字,其优点与局限性在哪里? 优点: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摆脱语言的束缚。 局限:它依赖“亲密社群”这个前提,如果是不够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无法使用“特殊语言”。 5.作者最后对提倡文字下乡的人提出了哪些建议? ①认清乡下人的文盲并不因为他们“愚”; ②了解乡土社会的本质、文字语言的局限性,从而理解乡下人为何文盲。 ③认识到文字下乡不是单纯的开几个乡村学校或使乡下人多认识几个字。 第三章 再论文下乡 1.时间上阻隔有哪几种? 2种。一种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2.人类靠哪种能力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人类靠记忆,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种记忆是对词语、概念的学习,从而传递“过去”的办法,以此应对“当前”的生活。 3.人的记忆与小白鼠的记忆有何不同?从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何为文化? ①小白鼠的记忆只是简单的生理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