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3446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7524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课,古代,经济政策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郧县二中 陈仁发制作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重农抑商”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 奴隶制国有制(私有制) 井田制 奴隶庶民集体耕种 氏族公社公有 1.原始社会: 2.奴隶社会: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国王分封臣下(层层分封) (生产力低下) --井田制 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3. 封建社会: 形成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加速私有化 土地地主私有为主 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战国各国政策、秦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 封建 土地制 国有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 地主土地制 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 农民土地制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一部分土地) (大部分土地) (少量土地) 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万历) 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 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高达256万余亩,占地之广超过和珅三倍。 《徽州府志》记载说:“本府万山中,不可舟车,田地少,户口多。”据统计,明代万历年间徽州人均耕地面积仅2.2亩,清代康熙年间为1.9亩,道光年间只1.5亩。而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均拥有耕地“约得四亩,十口之家,即须四十亩”才能维持温饱。 土地兼并 贫富分化 政策:抑制 限制兼并 结果:无效(原因?) 含义: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原因: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影响: 按亩纳税(明清)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激化矛盾 →危害统治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魏书·食货志》 1581年, 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上述材料反映了封建统治着推行什么政策?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二.“重农抑商” 1. 从重商到抑商 商周: 在当时合理一面为主 战国: 鼓励商业 抑商政策出台 原因: 措施: 目的: 评价: 商业危害农业与统治 劝农贱商 护农、便税、固权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 而游食者众,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 汉文帝经常对臣下们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2. 西汉的抑商政策 原因: 商人财势过盛,威胁统治 措施(武帝): 评价: 商贾操纵物价,危害民生 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管控物价; 加重商税。 积极作用为主: 利农、打击富商大贾势力、利于统治 3. 明清的重农抑商 背景: 劝课农桑,鄙视工商 垄断盐茶经营,加重私商税费 违背历史潮流,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工商兴盛,资本主义萌芽 措施: 评价: 4、评价: ⑴积极作用: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⑵消极作用: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