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81878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表格式)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534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1,用语,逻辑,常用,集合,第一章
  • cover
课题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数学第一章第4节,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与旧教材相比,教学时间的前置,造成学生在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充要条件”这一节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易理解,用它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则更为困难,因此”充要条件”的教学成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而必要条件的定义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课程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结合具体命题掌握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方法.  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性的证明.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含义的理解; 2.逻辑推理:通过命题的判定得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含义,通过定义或集合关系进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3.数学运算:利用充分、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常见包含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4.数据分析: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将原命题进行等价变形或转换,直至获得其成立的充要条件,探求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的过程; 5.数学建模: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难点: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批注 15min 33min 2分钟 情景引入,温故知新 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真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假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命题“若p,则q”中,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思路: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见课本第17页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 二、新知探究 阅读课本17-20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充分条件? 2. 什么是必要条件? 答案: 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推出关系p qpq条件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题型一充分条件 例.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1)p:x>3,q:x>2; (2)p:x2-2x-3=0,q:x=3; (3)p: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是正方形; (4)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详解】 (1)由x>3可推出x>2,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由x2-2x-3=0得到x=3或,推不出x=3,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由四边形是矩形推不出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4)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变式训练: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1)p: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q: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2)p:两个角相等,q:两个角是对顶角; (3)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p:,q:. 【详解】 (1)因为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即, 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2)因为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有可能是内错角或同位角, 故两个角相等两个角是对顶角,即, 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故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4)因为,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3)(4) 题型二必要条件 例: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1)p:两条直线平行,q:同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