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大家族 【学习目标】 科学(S): 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知道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技术(T): 1、能够选用适当的材料,制作出太阳系模型。 工程(E): 1、会设计制作太阳系模型的方案。 数学(M): 1、能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彩泥、白色4K纸、计算器、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出示图片) 2、学生发表对图片的看法。 3、交流:因为它不是地图,而是一张照片,一张真实的照片,用哈苏照相机在4万5千公里外拍摄的地球照片。民间给它的名字叫“蓝色弹珠”。拍摄于1972年12月7日,当时宇航员在阿波罗17号飞船上,三名宇航员中的某一位用一台哈苏照相机,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非常难得,因为阿波罗17号飞船执行的是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计划,站在宇航员的角度,于4万5千公里之外看过去,地球就像是一颗很小的蓝色弹珠,这就是这张照片名字的由来。 自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们把探索宇宙的目光看向更远的太空,探索太阳系成了更大的目标。经过科学家多年来的努力,人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了。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秘宇宙中的太阳系大家族!(揭示课题,出示板书) 二、观看微视频《太阳系》。 1、谈话:为了让大家更快、更有效地了解太阳系这个大家族,老师准备了一个微课,要求大家带着下面的这些问题来学习这节微课。(出示课件) 2、请学生逐一读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一起观看微课。 4、请学生回答课件问题。 三、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想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太阳系,我们可以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能按照1:1的比例做出太阳系模型吗? (让学生认识到在建造模型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比例很重要。) 3、每个小组根据学案上表格里的数据信息和提供的选用材料,先进行制作方案的研讨,并将确定的方案记录相应位置。 4、确定好方案的小组,领取材料,制作太阳系模型,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互评,完成评价表。 6、总结各小组模型的建立情况。谈话:实际上,在公转过程中,八大行星并不是始终排成一排,即使排成一排也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 四、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探秘太阳系 恒星:太阳 行星:地球 卫星:月球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分布不均匀 大小差异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