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57010

2021-2022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7章 第3节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561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章,怎样,受力,物体,探究,3节
  • cover
第3节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理解物体的惯性,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3.了解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过程,认识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重点难点 【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内容和意义. 2.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 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9-51,完成以下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情况,因为自然界中不受外力的物体不存在.但是很多情况下物体等效于不受力,故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应用广泛,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合作探究】 活动一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两种对立的观点 古希腊学着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力,若果这个力撤去,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1.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2.实验思路: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 3.实验所需器材有哪些? 答:木板、小车、纸板、毛巾、斜面、玻璃. 4.实验步骤: (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处运动到铺有毛巾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 (2)如图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纸板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 (3)如图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运动到用玻璃板铺垫的水平木板上,观测它运动的距离. 甲 水平木板上铺毛巾 乙 水平木板上铺纸板 丙 水平木板上铺玻璃 5.实验记录表格 接触面 摩擦力大小 小车运动距离 毛巾 大 短 纸板 较大 较长 玻璃 小 长 6.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答: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知识拓展 理想实验 实际上,完全没有摩擦是做不到的.此次实验设想完全没有摩擦是一种理想化的推理方法,物理学中叫做“理想实验”. 演示 牛顿第一定律探索历程 1.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后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什么? 答:它受到了摩擦阻力. 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任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意义? 答: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力,都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虽然它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很多情形下物体所受外力互相抵消,可等效为不受力.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教师点拨】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 (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