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62

劝学[上学期]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581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劝学,学期
    课件27张PPT。劝 学 《荀子》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 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 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 的学生。荀子是思想家、文学家、教 育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 派。 作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 成者,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 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 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 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 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在人性问题 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关于《荀子》: 《荀子》一书共20卷, 大部分由荀子本人所著,一 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 存32篇。该书由《论语》、 《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 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 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 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 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 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 美称。 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选。“劝学” 中的“劝”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勉励”的意思, 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 阻”,词义发生了转移。 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 句读,初步理解文意:学不可以已 (中心论点)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推论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引申客观事物发展 提高变 化人学 习发展 提高引申客观事物人工 改造改变原 来状况推论人博学 参省知明而 行无过 递进文言知识: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 状语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 胜过前人。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句。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④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古义—介词“以”和动词“为”的连用, 使……成为,把……做成。 今义—认为。 ⑤輮以为轮:⑥虽有槁暴:通“又”。⑦君子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⑧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句。 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⑩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学习的作用:跂而望登高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善假于物弥补不足推论一般人通过学习善假于物达到目标推论君子善于借助学习中心句: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文言知识:①非利足也: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②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③能绝江河:古义—长江、黄河的专称。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④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学习的方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反说明积少成多推论人积 累广博见识学习的态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 说明客观条件的优 劣不是能否成 功的唯一条件说明舍与不舍, 结果不同推论人坚 持学有所成说明专心与否, 结果不同推论人专 心学有所获文言知识:①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可译为“在那里”。②锲而不舍: 比喻坚持不懈。 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