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6579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78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落在,中国,土地
  • cover
(课件网)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1910-1996) 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自幼喜欢美术,1928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边工作边学画。这时接触哲学和文学,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同仁一起组织“春地画会”,一次所写诗歌《会合》偶然得以发表,从此兴趣转向文学。同年7月因参加反帝爱国活动,被法巡警逮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歌。 1935年10月出狱。 抗战爆发后,辗转武汉、临汾、西安、桂林、重庆等地,作编辑、教员,写诗歌。 1941年到延安,任边区参议员。 1942年后在鲁艺任教,并兼《诗刊》(延安版)主编。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到张家口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建国后到北京,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多次出国访问。 1958年后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农场劳动。 1975年回到北京,1978年重返文坛。 “艾青‘下’的这场‘雪’,厚重得使人透不过气,直想吼出一腔的闷气。”“它是一声号召,也是一阵阵激越的钟声。” ———七月派诗人牛汉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中,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思考: 1、此诗构成怎样的意境? 2、此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 3、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4、“我”在诗中是怎样的形象? 5、谈谈此诗的艺术手法。“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唱出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艾青天生具有诗人气质,他感受敏锐,感情深沉,文笔疏放而流畅。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都来源于他对现实语境的直接经验,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诚挚关心。艾青本人在许多场合曾表达过这样的诗学观点:“要说由衷的话,就必须自己内心里的确对自己所歌颂和赞美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不说出来就不舒服,这就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吐自肺腑的心曲。”   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请命。诗人穆旦1940年说,艾青的诗“会摇起你年轻的精力,鼓舞你更欢快地朝着斗争,朝着光明。”诚然,艾青不仅控诉罪恶、暴露黑暗,而且热爱光明,向往幸福。他的诗让读者宣泄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但并不让人消沉、绝望,而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感。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大堰河———我的保姆》悲悯与感恩   在 “狱中诗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 月14日,这是个数九寒天,大墙外雪花纷飞,囚室里寒气彻骨。艾青以颤抖的手、颤抖的心,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