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33707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345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6月,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就中国古代诗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时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审美特质、体制艺术、代表作家等共同构成的诗学型范的概念。特别是经过宋元明清论者的阐发,盛唐逐渐凸显为诗歌史的黄金时代,盛唐之“盛”也具有了诗史价值判断的含义。 作为分期概念的盛唐,由严羽《沧浪诗话》较早提出,至明代高基本论定。严羽论诗推崇“盛唐”,又说“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可知他心中的盛唐诗主要指开元、天宝时期的诗。此后学者言及盛唐,基本重在开元、天宝,只是对盛唐的上限和下限的看法稍有出入。到高编选《唐诗品汇》时,不仅确立了“四唐说”的诗史观,并且详细选定开元至大历初八十六人为盛唐诗人,更加标举开元、天宝为“盛唐之盛者”。高对盛唐分期的看法,相对客观,也在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现当代学者论定盛唐所涵盖的范围,基本不出高的结论,而对盛唐分期的歧见也主要针对的是安史之乱后至大历初的归属问题。一方面如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余恕诚《唐诗风貌》仍然主张自开元至大历前划为盛唐。另一方面,从胡适《白话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到林庚《中国文学简史》、袁行需《中国文学史》,都主要把开元、天宝作为盛唐,并将天宝末至大历视为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后一种观点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的主流。在唐代历史上,政治社会之“盛”与诗歌创作之“盛”,这二者的时限有所重合而又不完全吻合。盛唐分期概念的分歧,正体现了后世对文学艺术与社会时代之关系的思考。 盛唐诗学型范到底由哪些作家来体现,这是一个关键的论题。历代学者对盛唐诗歌典范的总结,实际也是基于他们对盛唐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的认识。严羽推崇李白、杜甫,同时又称赏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我们今天一般说到盛唐诗人,首先就离不开这六家,其代表性和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元明以降学者则带入辨体的细腻视角,为我们勾画出其时诗体大备、时人各有专擅的盛唐风貌。尤其是高《唐诗品汇》在各类诗体下按“正宗”“大家”“名家” “羽翼”等排列诸家、收录作品,十分直观地展示了他心目中盛唐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范围。与此同时,历来论者都认可杜甫为盛唐诗人,但又对杜诗超出唐诗主流风格之外的特质颇有体会,于是产生了对于盛唐之“正体”和“变体”的探讨。杜甫在盛唐主流风格之外,又具备独造之变体,这一现象历来就是古人所关心的问题。就杜甫的“不离盛唐”而言,我们看到盛唐概念的丰富性、包容性;就杜甫的“超出盛唐”而言,我们看到盛唐艺术规范的限度所在。于是,如何在唐诗史上安放杜甫的位置并评价杜甫前后期的创作,也成为探讨盛唐概念之时的题中之义。 盛唐诗学型范的基本内涵,包含了风骨健举、气象浑厚、风神超越、兴象玲珑等美学范畴,也包含了古体、近体发展新变所形成的体制风貌。对盛唐诗歌艺术典范的阐发,可以溯及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这一经典论断。其后,宋元明清学者一直重视对盛唐诗风特质的揭示,盛唐型范主要是由他们心目中典型的审美范畴、体式风格和作家经典来共同诠释。这些经典的论断和表述,既代表了古人对盛唐诗歌艺术型范的理解,也凝结成为他们自身鲜明的诗学理想,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