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129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旅夜书怀》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30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江苏省,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 cover
班级: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____ 《旅夜书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诗常见的思想内容。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征。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征。 学习准备:1、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歌内容情感 2、预习导学案前置性补偿,了解相关常识。 一、前置性补偿 1、概念: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2、常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浮萍、飞蓬等 3、常见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 、幽怨愤慨等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5、羁旅诗名句: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6、写作背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新知探究 1.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形成性检测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