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7424

第27课 一个粗瓷大碗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73678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7课,一个,粗瓷,大碗,2课时,优质
    (课件网) 27 一个粗瓷大碗 27 一个粗瓷大碗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01课文品读 02课文赏析 03课文拓展 01 课文品读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再读课文。思考:碗为什么“丢”了那么多次? 课文理解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课文第一段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课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用碗的前后经过。 “仅仅”“一次”两个词说明了赵一曼用碗的次数极少,以此来强调用碗一事的不寻常“感人”。 课文理解 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这个碗是从哪里来的?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 这句话交待了为什么要给赵一曼送碗, 由“早就”一词可看出时间之久,可以看出她对战士的关心。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课文理解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huán)到哪里去!” 运用语言描写,看出她的态度坚定,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 课文理解 想到别人还未吃饱饭赵的心里就很难过,还想要把这碗高粱饭留给其他人。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jīn)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课文理解 把饭倒进锅里与盛野菜粥进行前后对比,更加突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课文理解 “丢”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丢掉,而是她把碗又送给别人了,她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吃饱饭。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思考:赵一曼的碗是真的丢了吗? 课文理解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交代了碗的最终去向,同时说明了只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碗,赵一曼才不会再“丢碗”。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还是能看出再次赞扬赵一曼事事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02 课文赏析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赵一曼用过的这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个粗瓷大碗是东北抗日联军团政治委员烈士生前曾经使用过的,它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它记述着在艰苦的革命时期,赵一曼以身作则、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崇高精神,也向我们无言地叙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延伸问题 你觉得赵一曼是个怎样的人? 从还碗、倒饭、盛起野菜粥到最后的“丢碗”可以看出赵一曼是一个为他人着想、心系他人的人。 课文结构 一个粗瓷大碗 讲述 博物馆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碗的来历: 赵一曼对碗 看到碗———让送还 一碗高粱饭———留给病号 碗又“丢”失———送给他人 关心他人 同甘共苦 引出大碗: 战斗中找到 课文主旨 本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扬了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03 课文拓展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血凝红叶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的作家,随手摘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