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13973

2022届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721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届,答案,专题,阅读,古诗,汇编
  • cover
古诗阅读专题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1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了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 第五、六句写诗人高兴的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5. 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分)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③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北庭。③兰山:兰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得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 B.“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从北面流来。这两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C.“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D.“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 15.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6分)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被贬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乔在《围炉诗话》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诗的首句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B.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第二句近似,可能由此句变化而出。 C.诗的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到点破诗题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三句皆由此句生发。 D.这首诗作于流放途中,作者看到江水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追思昔游,怀念京国。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6分)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②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③巧伺游人影,飓母④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元和十年诗人被贬柳州,此诗作于诗人赴任柳州刺史途中。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③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④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表现“江行”所见:江上雾气弥漫,远处云水相接,黄茆漫山遍野。“南去”点出船行方向,“望尽”表明视野开阔。 B.颔联从变化的角度写景:雨后初晴,山腰里云气飘浮,深潭日照蒸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