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1901

鲁人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四单元课件(6份)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082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鲁人,语文,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四,单元
    (课件网) 课外自读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课外自读 基础自主学案 知能优化演练 诗海探珠 诗海探珠 浣溪沙 [宋]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 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思考】 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评析。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帖 贴 沾 胙 祚 柞 怍 讫 迄 矻矻 忾 三、词语辨析 (1)商议·商量·商榷 商议:通过商量讨论求得意见一致。 商量: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多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 商榷:(就不同意见进行)商量、研讨。多指用书面形式研讨学术问题。 例:①这个概念的表述尚需_____。 ②遇事要多和群众_____。 ③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好好_____一下。 商榷 商量 商议 (2)缘故·缘由 缘故:原因。仅指某一种原因。 缘由:原因;由来。强调“起因”“根由”“原委”等意义。 例:①不知什么_____又停电了。 ②他这样做不是没有_____的。 缘故 缘由 (3)光景·境况 光景:①风光景色。②境况;状况。③用在时间或数量词后,表示同这个数值相差不远,相当于“左右”。 境况:处境;状况。多指经济方面的。 例:①贫困地区群众的_____已有根本好转。 ②她爸爸四十_____。 境况 光景 四、词语释义 (1)风卷残云:_____ _____ (2)开蒙:_____ _____ (3)飞黄腾达:_____ _____ (4)稂不稂莠不莠:_____ _____ (5)花团锦簇:_____ _____ 大风吹走残留的云彩。比喻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干净。 幼童开始读书。蒙,幼稚,蒙昧。教授学童的老师都称为蒙师,即启蒙老师。 神马腾空奔驰。比喻官职、地位迅速升迁。 比喻不成材。稂、莠皆为形似禾苗的杂草。 花成团,锦成簇。形容色彩缤纷、绚丽的景象。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成书于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封建史学家称这时为“乾嘉盛世”,其实当时正是这个末代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由于官僚地主剧烈地兼并土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严厉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也加强了控制,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上的反抗;另一方面沿袭明代以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诱使知识分子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并特设“博学鸿词”科,笼络名儒学者做官。同时还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造成“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非朱子之家礼不敢行”的文化专制局面。 清政府的这些政策,虽然部分地达到了目的,但也激起了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更强烈的反抗。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戴震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