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34843

河南省2022届高三10-11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453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答案,专题,阅读,文本,论述
  • cover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时代 面貌。把杜诗称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盂棨的《本事诗》。其在叙述李白的一段中,附带着提到杜甫,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从这句话看来,诗史这个名称好像是在杜甫时代已经存在了———纵使不在杜甫时代,也应该在孟棨以前。 普遍地用诗史标志杜诗的特点,始于宋代。五代时写成的<旧唐书·杜甫本传》没有提到 诗史:北宋写成的《新唐书》则说杜诗“世号诗史”。宋代诗文以及诗话中,凡是有关杜甫的,诗史二字常常可以遇到。像“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像“读之可以知其世”、像“纪当时事,皆有据依”:的确是杜诗的特点,也是杜甫成为我国一个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杜甫在这方面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明代的唐诗研究者胡震亨说, “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他认为以时事入诗,杜甫发挥了极大的独创性,道前人所未道,这是杜甫对于中国诗歌的丰功伟绩。但回顾诗歌的历史,追溯《诗经》的传统,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把目光局限在从晋宋到唐初的三百年内,这时期的诗歌除却陶潜、鲍照、庾信以及后来的陈子昂等人的优秀作品外,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杜甫以其满腔热诚,大量地歌咏时事,从这方面看来,说是自他开始,也未为不可。 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既有热情的关怀,也能作冷静的观察,洞悉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他观察的范围广、认识深,并能以高度的艺术手法把他观察、认识的所得在诗歌里卓越地表达出来,大大超过了在他以前的任何一个诗人。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就是这个缘故,杜诗才获得了千 百年来被人公认的诗史的称号。 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同样需要作者能够认识 时代的症结和重大问题的核心.同样可以写得很生动。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则在深刻反映现 实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法处处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形象,很 少只是客观的描述。浦起龙说得好, “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 诚然,杜诗不仅反映了时代,同时也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诗人的性情活跃在诗 的字里行间。这正是杜甫的诗史与一般历史不同的地方,正如胡宗愈所说的,里边包涵着诗 人的“出处去就,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 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从开始以来一直到建安时代的一个共同的特 点。这个特点的发扬光大,杜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杜甫遭逢“安史之乱”,作品充分反映社会现实,所以当时就称之为“诗史”。 B.与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的诗歌相比,陶潜、鲍照等人的作品同杜诗一样, 都在大量地歌咏时事。 C.乱世中的杜甫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观察和深刻的认识,并凭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这是前无古人的。 D.作为“诗史”的杜诗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字里行间包涵着“悲欢忧乐”“好贤恶恶”,活跃着诗人的性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论题,接着论述杜诗被称“诗史”的历史、原因及“诗史”与历史的区别。 B.文章引用胡震亨的论述,阐明杜甫以时事入诗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的观点。 C.第四段在论述杜诗的特点时,将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