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50984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2.1 抵抗弯曲 教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5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
  • cover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后面的研究奠定认识的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学情分析 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生活经验,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在已有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五年级绿豆种子发芽实验开始,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并理解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因此在本课的对比实验中,只要学生能识别变量,找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就能顺利开展实验。 在科学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在以前的科学实验中多次进行猜测、验证猜测的活动,他们已经理解了科学推测必须经过实验验证的道理,这为情感目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达成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评价任务 1.通过对比实验认识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生活中横梁的安放方式。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播放课件。 请同学们欣赏下面桥梁(东海大桥、卢浦大桥、南浦大桥等),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从中发现大桥是由桥墩来支撑桥面,引出横梁和柱子) 2.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让学生认识教室里的横梁和柱子,教师点拨。得出: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3.比较横梁和柱子谁最容易弯曲? 请大家想一想,横梁和柱子在受到重压时,哪个更容易弯曲折断? 请同学们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桥的断面)倒塌主要是什么出问题了? 确实,比较容易断裂的是横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4.揭题:抵抗弯曲。 5.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会得出桥的长短、桥的材料、桥的宽度以及厚度等)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通过让学生欣赏课件,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认识横梁和柱子,并通过柱子和横梁的承受压力的情况比较得出横梁容易弯曲,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目的。】 二、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今天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你觉得应该怎么搭?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垫圈放的位置,垫圈放的方法,桥墩的高度,桥梁的长度等。如学生不能完整得出,教师通过错误的演示,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完善设计。 (2)教师演示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