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与班集体建 设的行动研究”子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月光曲》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还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学生揣摩、品味、赏析语言方面的能力要求,具体、全面而又注重实效。 据此,教授本课时,要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对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验。 1.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授本课时,课前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初步理解文本,把握文意,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课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交流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课后作业,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教授本课时,在“探曲触心”环节中,充分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并就文中有意味的句子进行品析,通过品味把握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感情,这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上老师的适时引导,比如第三段中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对人物语气、心理的把握的引导,是师生、生生、生本、师本之间的多元对话,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老师引导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色 “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这套教材处处都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不那么“说教”。《月光曲》一文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穷兄妹俩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透过朗读兄妹俩的对话,能深切体会到穷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的善良品性,这些都是部编版新教材“立德树人”理念的最好诠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特点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