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0392

高考语文高分素材经典写作事例(三)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8次 大小:248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考,语文,高分,素材,经典,写作
  • cover
高考语文高分素材经典写作事例(三) 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分析: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话题:“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立刻行动   有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著名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但教授只能带一个学生。于是他给两个学生布置了相同的课题作为考核。   几天后,两个学生都交上了自己的课题作业。教授看了看,两个人花的时间一样多,过程同样精彩,甚至连结果都大同小异。两个学生都认为教授会很难选择,但教授只沉吟一下,就选择了学生甲。两个学生都很惊讶,特别是学生乙,不明白自己输在哪儿。教授指着课题作业上的时间说:“课题是周五下午布置的,你俩一个是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一个是从下周的周一开始做。我选择周五下午四点钟开始的甲,因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分析:努力从现在开始,等待就会伤失机会。立刻行动,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   话题:立刻行动、抓住机会   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分析:“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话题:“爱国”“视死如归”   区区此心,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分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话题:“诚信”“执着”   只要主义真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敌人百般摧残他,他毫不屈服。反动派使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