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09214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06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艺,六年级,音乐,下册,6课,(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 cover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体会乐曲热情欢快的情绪,感受我国西南地区的音乐风格。 2、能够分辨和记忆不同的音乐主题旋律,并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现音乐,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体验边寨人民欣喜若狂的欢乐气氛和喜气洋洋的心情。 3、能够听辨双簧管、圆号、小号、长号的声音,初步了解交响乐团的部分铜管乐器、木管乐器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山寨的小伙子、姑娘们等欣喜若狂的欢乐气氛和喜气洋洋的心情。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现音乐,并能表达出乐曲所描绘的喜悦情绪。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也比中低年级孩子要强,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学生们不是很了解,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慢慢步入青春期,对于音乐动态的参与兴趣降低,对于做幅度大的律动有点害羞,所以在设计音乐活动参与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多样化设计,提高孩子的兴趣,教师自身的带动力和感染力也很重要。 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共同创作于1976年10月的管弦乐曲,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作品为多段体结构,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摹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仿佛北京喜讯的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山寨的千家万户。以充满激情的旋律,生动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汲取了当地群众流传的对歌、对舞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营造了山寨的小伙子、姑娘们等欣喜若狂的欢乐所氛和喜气洋洋的心情。 教学准备: 手带串铃、铃鼓、彩绸、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介绍乐器“小号” 师:说到小号同学们一定不陌生,我们的号鼓队就有小号,小号的声音高亢、嘹亮、极富辉煌感,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家族中的高音乐器。 介绍乐器“双簧管”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五年级我们听过的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里面的小鸭子是由什么乐器扮演的吗? 生:双簧管! 师:(边贴图边介绍)说到双簧管,它音色明晰、清新、响亮、有芦笛声,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是木管乐器的一种。 铜管乐和木管乐的音色区别 师: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点击PPT声音) 师:由于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他们的发声方式不一样,铜管乐器的音色常常具有雄壮、辉煌、嘹亮的特点,而和铜管乐相比,木管乐器的音色则要柔和许多!所以区别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我们不能简单的依据乐器的材质来区分,因为现代有很多木管乐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例如萨克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等。 介绍乐器“圆号” 师:扮演“狼”的是什么乐器呢? 生:圆号! 师:(边贴图边介绍)圆号,又称法国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不仅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表现力极其丰富,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孩子即将毕业进入初中学段,初步了解交响乐团的部分管乐器以及它们的音色特点,为他们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5、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去到祖国的大西南,去感受边寨人民的音乐和生活。你认识这个苗族女孩手里拿着的这件乐器吗?(拿出牛角号的图片) 生:...... 师:苗族人民,每当在举办什么重大活动或者表演苗族艺术绝技的时候都要吹牛角号。今天我们的牛角号声是由交响乐团里的一件管乐器模仿出来的,你能听出是哪一件乐器吗?(点击PPT,出示题目) (播放音乐) 生:...... 6、引出课题 师:如果说是有一则消息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