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老一套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新。 二、教学内容: 1.学唱《乡间的小路》 2.欣赏不同年代的校园歌曲,并辨析它们的异同。 三、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四、教学目标: 1.用轻松柔美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 2.学习音乐知识:什么是校园歌曲?有什么特点?发展的历程怎样?学会辨析不同年代的校园歌曲有什么异同? 五、教学重点: 1.学唱《乡间的小路》 。 2.感悟校园歌曲的特点。 六、教学难点: 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曲的内涵。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播放带有画面的《乡间的小路》原唱,学生认真聆听并欣赏画面。 师问:刚刚大家都很认真,你们发现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答:(略)。 2、出示课件 师问:大家看到这么多的自然景物,脑海里会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答:略 3、打开已做好的课件(很惬意的夕阳牧归图)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探索我们的创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三)新歌教学: 1.发声练习:注意不同的韵母在发声的时候要保持同一个位置。(出示课件) 2. 节奏练习:注意前半拍的休止并拍好二四拍的节拍规律,(出示课件) 3. 播放原唱: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歌的名字是?它是一首七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当时有一批台湾校园歌曲以它的轻松甜美的风格以及所特有的田园风味深受听众的喜爱,虽然过去了几十年,却还是倍受青睐。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下这首《乡间的小路》吧。 简单介绍歌曲及歌曲的结构,分为三乐段ABA,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具体分段到哪里。 4.分段视唱旋律; 5.学生用la的声音随琴模唱旋律:教师强调反复记号,要求学生用手势把重拍突出; 师问:大家觉得歌曲的哪个部分旋律很舒展 生答:(略) 6.全班同学把舒展部分的歌词按照刚刚进行的节奏朗读一遍; 7.学唱歌曲 8.学生跟琴轻声齐唱歌词,教师注意突出学生的难点部分 9.分组进行轮唱训练并展示; 要求:歌曲A部分重复第15小节,B部分不轮,全班同学注意把舒展的感情要唱出来。 10.全班同学按照轮唱的要求进行齐唱 11.歌曲小结:同学们唱得非常好,把老师带到了歌曲的意境中,哪位同学把创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说说? 生答:(略) 师:这种轻松,愉悦,舒畅的歌曲是一种特殊的声乐体裁--校园歌曲,那什么叫校园歌曲?(出示课件) (四)知识拓展并赏析经典校园歌曲: 1.我们刚刚学唱的是叶佳修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他还创作了很多的优秀校园歌曲,出示课件 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播放歌曲《童年》 2.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