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之珠》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和“盼归”为主线。《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染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比较平稳。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问,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1”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接着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 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黄色的脸一一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设计思路: 本单元以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这两部分内容。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开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学唱《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表现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主题,深刻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观看香港回归视频)问学生看完视频后的心情和感想。(激动、自豪,祖国日益强大,这样日益强大的祖国大家能不爱吗!)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3、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归纳小结:美丽迷人的香港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它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被誉为“东方之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东方之珠》 二、歌曲教学 1、聆听《东方之珠》 师:请同学们跟音乐轻轻把旋律有感情地哼唱,注意边欣赏边体会,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2、教师小结: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3、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 生:“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师:“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重复强调,表达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回归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 4、了解作者———罗大佑 师:饱含着浓浓爱国情的《东方之珠》是著名的台湾作曲家罗大佑创作于1986年(课件介绍罗大佑),他的作品有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一),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县,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1987年,获得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1988年,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