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26752

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管弦乐曲《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3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花城,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单元
  • cover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粤教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管弦乐曲———《彼得与狼》交响童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听辨出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体验活动,能用动作或律动来表现故事里的角色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音乐赏析活动,学生能听辨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和角色的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2、通过参与、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地体验,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欣赏与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地体验。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勇敢而机智的和敌人做斗争,正义始终能够战胜邪恶。此外,我们还要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 : 根据初中七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穿插听赏,辨别、认知、选择、想象、体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主动探究、体验、对比、辨别地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了解其演奏乐器,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角色形象和特点。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人物角色的认识,对乐器音色的感知。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的名称,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以及各种角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角色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音响资料、角色扮演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师:同学们都听过哪些童话故事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听过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了一个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作者: 普罗科菲耶夫,苏联作曲家、钢琴家。他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音乐天赋,五岁时,他就写出人生中第一首钢琴小曲。六岁时,就创作了一首进行曲、一首圆舞曲和一首回旋曲。九岁时,他写出了一部歌剧《巨人》。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每个角色的主题音乐。) (三)分析乐曲: 1、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出现的角色。(同时播放每个角色的主题音乐) 2、听辨活动:老师播放各角色的音乐主题,让学生们回答是哪个人物或动物。 3、出示角色图片(同时播放主题),分辨出每个角色所用的乐器及乐器的音色,同时说出人物和动物的音乐形象特点。(讲解过程中适当加入动作,律动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角色的音乐形象特点。) (1)彼得:(弦乐器组)。弦乐器组拉奏优美的旋律表现出少先队员彼得活泼、开朗、机智的形象。 (2)小鸟:(长笛)。长笛的高音区以它善于演奏快速华彩的音乐表现小鸟。 (3)小鸭子:(双簧管)。双簧管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同时在节奏上和音调上也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蹒跚步伐。 (4)小猫:(单簧管)。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奏法,描写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 (5)老爷爷:(大管)。用大管所特有的浑厚又低粗的声音,描写老爷爷的龙钟神态,在节奏音调上又着意刻画了老人喋喋不休地规劝孙儿和自言自语的形象。 (6)大灰狼:(圆号)。用三支圆号奏出浓重的和声效果,造成阴森可怕的狼嚎声,描写狼的出现和行动。 (7)猎人的枪声:(定音鼓、大鼓)。是用定音鼓和大鼓的音响来代替的。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