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49258

2022届老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试卷22 第二十二模拟(学生版+解析版)(扫描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52451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届,二十二,解析,学生,模拟,模拟试卷
  • cover
2022年老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模拟预测卷 第二十二模拟 (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 省份) 本试卷共12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 我 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 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 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題,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 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 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 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 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 在今夭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 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 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蘊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 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 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 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 念将随着全球人 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 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栏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 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 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冋体选程中需要解 决的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 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