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两岸的歌 课题:《黄河两岸的歌》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八年级(6)班 教学方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目标: 欣赏学唱《军民大生产》,体会并唱出一领众和的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欣赏《赶牲灵》,分析陕北山歌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欣赏山西民歌《走西口》,感悟音乐创作与民歌的渊源。 教学重点: 了解劳动号子配合劳动进行的特点,知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了解信天游的音调特色,模唱《赶牲灵》的演唱风格。 了解山西民歌《走西口》这一小调的音乐形式的特点。教学难点: 1、了解劳动号子配合劳动进行的特点,知道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了解信天游的音调特色,模唱《赶牲灵》的演唱风格。 3、了解山西民歌《走西口》这一小调的音乐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引入课题(教师手绘黄河经域区域图)教师提问: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黄河都流经那些地方? 生回答:学生积极讨论...... 并引入课题《黄河两岸的歌》。 下面就有老师来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乘着歌声的小船去畅游黄河好不好?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那里的歌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好不好? 新课学习 听唱《军民大生产》 建议听完音频之后,老师直接演唱歌曲,在三处“嗬嗨”部分用手臂挥舞两下的动作引导学生唱出来。问:歌曲用了什么演唱形式?趁词最多的一句能读出来吗? 唱、动 劳动号子是配合劳动节奏来演唱的,请同学们设计跟劳动生产相关的动作进行演唱。 听赏《赶牲灵》 析:简单解释信天游的风格特点。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信天游”又叫“山曲”、“顺天游”,是陕北民歌中富有特色的歌种,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格。这首歌属于信天游的一种,即属于山歌的一种。大 跳音程的跃进(如 2———)给人以无比开阔的意境。四度音程给人以强力感,在这里 5ⅰ 2 5 的运用是陕北音调的主要特征。 动、赏 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拍手“x xx︳x xx﹕‖”模仿马蹄的节奏型,一边 唱《赶牲灵》 ,共同感受在“马蹄”伴奏下《赶牲灵》的民歌。 教师播放彭丽媛演唱的《赶牲灵》,让学生更好的欣赏了解陕北信天游的演唱风格。 听赏《走西口》 聆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情绪如何?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音乐的情绪是忧伤、哀愁的,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离别之情。) “走西口”小知识 “西口”是陕北一代对内蒙西部的范称,“走西口”也是旧时代这个地方老百姓特殊的一种求生方式。由于陕北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贫瘠,旱涝不断,而为了生存则到人烟稀少的内蒙西部去打工做活。由于常年的背井离乡,致使这里的人们在精神上遭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天长日久,这种反映离别、期盼、思念为主要内容的民歌就流传开来了,大多数的《走西口》的作品都是在以内在、深沉的方式表达妹妹送情哥时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 三种不同体裁民歌的异同 旋律 节奏 演唱形式 号子 音调粗犷有力 律动感很强 节奏比较固定 领唱、齐唱、 一领众合 山歌 爽朗、质朴、 悠扬、高亢、 嘹亮 节奏比较自由 独唱、对唱、 齐唱等 小调 细腻、 优美、 流畅 、柔和 节奏规整 独唱、齐唱等 课后拓展 听赏长江两岸的歌《龙船调》 课后思考 是什么导致了民歌的差异? 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黄河两岸的歌》中的《军民大生产》、《赶牲灵》以及《走西口》这三首歌曲。这几首歌曲非常具有民歌代表气息及特色,我们不仅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我们也要更加的热爱我们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热爱民族音乐,弘扬与传承民族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