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5815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庄子《秋水》课件(35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259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庄子,秋水
  • cover
(课件网)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 ———《庄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作品 2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走近庄子 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终身不仕.一生贫困,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9年)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 1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生活态度上主张“顺其自然” 3精神上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多采用寓言形式,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夸张大胆,比喻生动,讽刺辛辣,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自主学习 一读———正音正字, 疏通文句。 1重要实词、虚词 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以为莫己若者 闻:1、闻道百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2、始吾弗信 之:1、野语有之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 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名词,海神名 2、动词,比得上 1、动词,听到 2、名词,学识 1、代词,这样 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3、助词,的 1、介词,在 2、介词,被 1、副词,才 2、名词,开始 2 通假字 1、不辩牛马 (辩=辨,辨别) 2、泾流之大 (泾=径,直流的水波) 3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 古: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古:特指黄河 今: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古:脸 今: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懂得大道的人,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今: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少仲尼之闻 5、轻伯夷之义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向东 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4 词类活用 6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以为莫己若 我之谓也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判断句) 6 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自主学习 二读———理清思路, 领会主旨。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形象 。 2、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 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 睹子之难穷,深感自己目光短浅 4 本文通过河伯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 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 自主学习 三读———领会庄子 作品风格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丰富,寓言富有创造性 善用对比 课堂练习 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 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想一想 C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