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64984

高考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3 连续性文本阅读人物传记(44张PPT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58056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阅读,文本,高考,语文,复习,实用类
  • cover
(课件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传记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阅读步骤和要求 阅读步骤 阅读要求 圈点勾画 边阅读边圈点勾画出交代传主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等内容及作者评价性文字的词句。 理清事实 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事迹、成就等。 概括形象 在了解传主生平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传主的个性品质。 把握评价 把握住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及评价。 一题多考 邵逸夫:6000座逸夫楼的公共记忆 邵逸夫:6000座逸夫楼的公共记忆 2014年1月7日,香港影视界的传奇人物邵逸夫辞世,享年107岁。 这位宁波籍巨子用一生打造了邵氏、无线两艘电影、电视巨舰。不过比这更为宏大,也更具人格力量的,是他那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遍布全国的6000座“逸夫楼”。在内地,很多人就是通过这座楼才得知这位巨人的存在。而在香港,“我们香港人提到邵逸夫,可能不会讲TVB,但一定要讲到他的慈善。” 的确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是港媒口中的“道德标杆”。但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于慈善,相反关于他“悭吝”的传闻倒是不少。 他曾拒绝剧务去外边花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理由是公司食堂所卖的馒头1个才1毛钱;李小龙返港发展,被邵氏要求低薪演配角,以至于邵氏错失了一位留名电影史的巨星;还有一次,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经过门口,于是冒昧的写信请他行善。不久,养老院随即寄来一张500港元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了邵逸夫,理由就是他太吝啬,这让邵逸夫备受震动。从1985年1月开始,邵逸夫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捐出1.06亿港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内地的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他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共捐助内地教育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这在古今捐助助学史上,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邵逸夫基金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持续时间最长、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数以万计的大、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邵先生还不顾耄耋之躯,亲临视察捐赠项目。一个流传的故事是,邵先生去西藏,官方特派了两名医生随行照顾,事后病倒的是两位医生。 邵先生的慈善也未止于教育。2002年11月,“邵逸夫奖”在香港设立,奖金100万美元,用于表扬世界各地在天文、数学和生命科学与医学等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者。这个奖项设置至今虽然仅10余年,但全球学术界几乎都已经知道这个被誉为“东方诺贝尔”的奖项,知道中国香港有一位推动科学发展的邵先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邵逸夫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2008年汶川地震,邵逸夫夫妇在得知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严重伤亡后,即捐赠1亿港元。2013年雅安地震,邵逸夫夫妇再向灾区捐款1亿港元。一位网友感慨说:“我第一次知道,有人做慈善可以做到这个份上。” 邵逸夫传记中,香港记者何江西回忆多年前采访邵逸夫的情景,彼时邵氏公司制作的影片赚了多少利润?邵逸夫只是笑着说:“赚了多少不是问题,捐了多少给了国家才是重要的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