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68818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10390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列宁,十月革命,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重大意义。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学习目标 法兰西共和国 法兰西共和国 1、“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指俄国发生的什么事件? 2、列宁清扫的对象主要指什么?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依然很落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种类 棉纺织品 生铁 熟铁 煤炭 铁路 增长 76% 190% 116% 131% 增加到32000千米 俄国通过什么事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一事件有何局限性?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 一、背景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俄国帝国主义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背景 罢工时间 罢工次数 人数 1914.8-12月 68次 3.5万 1915 1000次 54万 1916 1500次 100万 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俄国一战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占全国男劳力一半。战备不足,前线接连失利,到1917年,约150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濒于崩溃。为应付战争开支,政府大借外债。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 一战中的俄国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3、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30万人举行反战罢工和示威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得到士兵支持。二月革命迅速扩及全国,各地相继成立苏维埃(罢工委员会组织的代表会议),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成为全国革命领导中心。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全国政权。 二月革命 背景 尼古拉二世退位语书 时间: 目的: 局面: 性质: 1917年3月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掌握国家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结果: 4、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宣布继续将一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更大不满。 背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惨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遭到镇压。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并通缉列宁。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 七月流血事件 5、1917年7月,俄军惨败。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全面危机 背景 布尔什维克是俄语“多数派”的意思,指俄国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工党中支持列宁的派别。 1917年4月,列宁结束了长达11年的流亡生活,从瑞士回到俄国,指导《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先后写了150多篇文章和几本小册子,宣传布尔什维克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