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88583

江苏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74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分类,答案,专题,阅读,古诗
  • cover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塞上曲 (明)敖英 无定河边水,寒声走白沙。 受降城上月,暮色隐悲笳。 玉帐旄头落,金微③雁阵斜。 几时征战息,壮士尽还家。 【注】受降城:汉代接受匈奴投降所建。旄头:星名,主兵。古人认为旄头特别亮的时候,将有战事。金微:山名,在新疆北部。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滔滔边水、阵阵寒声、滚滚白沙,描绘出一幅辽阔苍茫的边塞风光图,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B.颔联,凄凉的月色笼罩着受降城,凄清的号角在暮色中隐隐飘荡,视觉和听觉交互融合,加重了悲凉的氛围。 C.颈联,诗人由历史回到现实,旄头星落在戍边将军的玉帐之前,暗示又要兴兵打仗,表明了将士们杀敌报国的决心。 D.全诗意境开阔,诗人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格调高古,具有唐代边塞诗的神韵。 16.请分析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出塞(其一)》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表达的情感和抒情方式的不同。(6分) 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点明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眺望时的情绪状态。 B.联描写眺望的景色,阳映照下,漫山金黄,一派祥和景象。 C.颈联描写人事活动,牧人猎马满意而归,呈现出幸福安宁的生活画卷。 D.尾联发出感慨,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生发出归隐田园的兴叹 16.文学家施蛰存《唐诗百话》评价此诗:“如果把这首诗的二、三联删去,这首诗的思想并没有重要的缺少。”然而,二、三两联对表达情感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此谈谈你的理解。(6分) 江苏省南京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五、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9分)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①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②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 ①本词为作者罢居瓢泉之时悼念理学家、友人朱熹而作。朱熹卒于庆元六年(1200)三月,词中有“梅雨”句,当作于初闻噩耗之时。 ②子云:西汉大儒扬雄,后文“玄经”指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前五句写自己平时不废吟咏,这与熟读老庄之书所知“忘言始知道”的玄理明显矛盾,读老庄书却不得其解,非常可笑。 B.“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景中含理,借说天气暗示词人对老庄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 C.下片语淡情深,先写隐退山林的生活,其后“白发多时故人少”中的一“多”一“少”对比,表达了词人嗟己悼人的情感。 D.“子云何在”四句,把朱熹比作大儒扬雄,称道他“立言不朽”,他的思想将如江河流淌,万古不废。 16.朱熹是大儒,《庄子》是道家著作,但本词中辛弃疾却在读《庄子》时悼念朱熹,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江苏省南通启东市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