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05800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41张PPT)-2021-2022学年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422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2021-2022,必修,选择性,统编,语文
  • cover
(课件网) 【导语】 悠悠古今,有谁能挣脱名缰利锁的羁绊 滚滚红尘,又有谁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 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提到陶渊明,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理想田园,一起去聆听那份坚守理想的宣———《归去来兮辞》以及这篇辞的序言。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楚辞的文体形式,序的内容及作用,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②掌握“胡 、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④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陶渊明其人。 ②通过分析、讲解及问答的形式及时,准确地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渊明回归田园任菊香沾满青衫的乐趣。 【知识链接】 1. 题解 归去:回去;来:语气助词;归去来:回去吧;兮:助词,无实意;辞: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两句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 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2. 作者 陶潜(365-427)名潜,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诗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等。 创作背景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