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笔墨藤趣 课时 第 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画讲究画的格调、气息,中国画家重人品、重修养,这些都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意韵和情趣。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因此,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体验笔墨的情趣,了解中国画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 学情分析 作为教学对象的七年级学生,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对花鸟画的诗情画意、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花鸟画表现尝试。 教学重点 花鸟画特殊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花鸟画的精深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课前准备 教师 笔墨纸砚 学生 生宣纸、毛笔、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理念) 设计调整 一、课题引入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国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高不可攀。生活中的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都可入画,同样的笔墨在不同人的手里,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以此来抒情达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节课我们就走入诗情画意的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情趣。(板书课题:笔墨藤趣)二、视频欣赏,思考问题。1、中国花鸟画的绘画工具。2、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以及种类。3、画家笔下的物象与生活中一模一样吗?4、透过画面,你能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怀?三、讲解中国花鸟画用笔和用墨。画中国画最重要的是用笔和用墨,它就像一个人的筋骨。用笔:中锋、侧锋、逆锋、勾勒、皴、擦、点。用墨:焦、浓、重、淡、清。笔墨大师们正是运用笔的勾勒皴点,墨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四、出示葡萄、葫芦图片,教师讲解示范。以葡萄为例,总结作画步骤。构图--落墨--提款--钤印五、学生作品欣赏学生个性作品欣赏看了这些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作品,是不是觉得画中国画并不难,它不追求形似,重在表现画面情趣和抒发情感,相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但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得先构思一下你打算表现什么?给画配上什么样的诗句或题目。学生自由回答,没想好的同学不必着急,干脆就信手拈来,随意画,然后根据画面意象确定主题吧。六、实践练习题画诗、诗配画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品一件(能用简单的笔墨语言,画一幅具有一定寓意的画)。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自己的作品配上相应的诗句或题目。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七、展示评价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优点和缺点。 八、总结清代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现在,我们的生活无比幸福。我希望同学们能用手中的画笔抒发内心的喜悦和高尚的情怀。我们要用手中的画笔抒发我们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守住这片精神家园,并将它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7、笔墨藤趣一、中国画是我发展历史。二、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三、中国画的种类。四、中国画的用笔和用墨。五、教师示范:写意葡萄。六、展示评价。七、总结。 教学反思 中国花鸟画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朝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 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得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和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肆意,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