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素材2021最要缅怀的“星”科研人物素材(整理+分析) 1.王绶琯(2021年1月28日逝世) 志在报国,授时射电创基业,绶琯行星耀苍穹 心系未来,科普育人开先河,英才辈出慰平生 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发起和开创者。 贡献:王绶琯先生对人才培养、科学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十分重视。他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天文学博士;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和一系列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科普著作;28年前的1993年,紫金山天文台将3171号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 事迹:1923年1月15日,王绶琯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家族。1926年,因生父病逝,王绶琯和母亲迁居上海,与当海军军官的叔叔一家一起生活。1936年,进入福州海军学校航海班学习。因眼睛近视严重,后来转至造舰班,专攻造船,1944年毕业。次年,被派往英国学习造船,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造舰。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与格林尼治天文台为邻,王绶琯课余常来观象。英国当时是天文大国,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天文学家,王绶琯读到了这些天文学家写的科普书,对天文学的兴趣日益浓厚。在英国朋友引荐下,他给天文学家写信,多次带着天文学问题登门请教伦敦大学天文台台长格雷戈里,深谈数次之后,决定弃造船改行天文。其时,王绶琯在皇家海军学院的毕业设计刚刚完成并已获上尉军衔。但国民党政府已垮台,退缩至台湾岛。于是,他找到格雷戈里,对他说:“因为送我到这里留学的政府已经垮台,我要么回国去,要么到这儿来工作,我不想跟那个垮台的政府到台湾那个小岛去。”格雷戈里十分欣赏这位聪明好学的中国小伙子,同意王绶琯到伦敦大学天文台工作。 2.沈忠厚 (2021年2月5日逝世) 水击石穿寻地火,披肝沥胆为人民 身份:杰出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和学科奠基人、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贡献:沈忠厚长期从事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将射流技术与石油钻井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新领域。他的科研成果助力我国石油开采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事迹1:1947年9月,19岁的沈忠厚开始了大学生活。重庆大学十分重视英语学习,无论是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测试,完全使用英文的情况十分常见。沈忠厚入大学前在补习班打下的英语基础远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早早起床背诵英文文章,在紧张的课程之余甚至背完了整本英文原版的《鲁宾逊漂流记》。 事迹2:自1982年开始,沈忠厚埋头于喷射钻头的理论准备。起初他同十几年前的美国学者一样,寄希望于先建构一个能够准确推算高压水流衰减规律的模型,然而他的研究也不可避免的走入了当年美国学者所走的老路。无论怎么建构,实验结果同模型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决定换一种思路,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推演出一套水射流衰减模型,再通过具体实验来印证。 3.程镕时(2021年2月7日逝世) 身份: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贡献:他关于合成橡胶的分子量分布、支化结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为顺丁橡胶的工业化选型提供了科学依据。程镕时对高分子溶液粘度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960年提出的一点法计算特性粘数的公式,教科书称为“程镕时公式”,得到广泛的应用。程镕时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领域是凝胶色谱,他阐明了多孔填料的成孔机理,给出了控制孔度的理论关系。此外,程镕时在高分子的交联网络结构、高分子结晶、高分子的链构象理论、单链高分子的制备以及高分子的凝聚过程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独创性的重要成果。 事迹:程镕时数十年如一日勤奋从事科研和教学,学风严谨,谦虚谨慎,热诚助人,培育后进,深受老师和同学们赞赏。 4.周毓麟(2021年3月2日逝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