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77630

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73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
  • cover
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史学史上,《左传》首次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全方位地叙述春秋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几十个诸侯国255年间的历史。这使《左传》全面地超越了过去史官片段的记言、记事作品,具有了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文学和历史理论等丰富的史学内涵,从而导致了中国古典史学的正式诞生。 其一,《左传》作者为了全方位地叙述历史,广泛收集各类史料,而面对搜集来的丰富庞杂而又记载各异的史料,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辨识,以辨明史料的源流、真伪和价值等,然后以丰富而可信的史料为依据,编次、加工成完整连贯的历史叙事。《左传》作者对大量官方和民间史料的收集、辨识、取舍与编次,使《左传》具有了史料学的基本内涵。 其二,《左传》作者力求用适当的史书编纂体例与方法,来全方位地叙述历史。《左传》在编纂体例上采用了《春秋》的编年体,对编年体例进行了重大的突破:它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局,孕育了纪事本末体的雏形;它完整地叙述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等,孕育了纪传体的雏形;它又以“君子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论,首创中国史书的史论体裁《左传》在编纂体例和方法上所进行的突破、尝试和创新,使其具有了历史编纂学的基本内涵。 其三,《左传》作者为了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历史,也为了自己的著述能被广泛接受并传之久远,于是采取了“以文叙事”的方式,以优美的文辞、一定的文学手法叙述历史,从而创立了中国历史文学的第一个样本,使其具有了历史文学的丰富内涵。 其四,《左传》首创“寓论断于叙事”,即把史观和史识寓含在具体的叙事之中。在天人关系的认识上,《左传》不止一次地借他人之口,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民,神之主也”,肯定人是历史的主体,强调人事的决定性作用,表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史观。在古今之变的问题上,《左传》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左传》进步的史观与史识,使其具有了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 《左传》以叙事的方式全方位地认知历史,使它具有了史料学、编纂学、历史文学、历史理论等丰富的史学内涵。它在历史叙事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中国史学上有开创之功。中国史书的编年体例,到《左传》基本发展成熟;后世的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在《左传》中孕育了雏形。《左传》创立了中国历史文学的第一个样本。以史为鉴的叙事取向,成了中国后世史学沿袭与发展的传统。天人之际与古今之变,也都成为后世史学理论的基本命题。《左传》问世之前,没有任何一部文献具有如此丰富的史学内涵。《左传》问世之后直到《史记》成书之前,也没有任何一本史书达到《左传》的水准。 (摘编自马卫东《〈左传〉叙事成就与中国古典史学的诞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完整地叙述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等,孕育了纪传体的雏形,首创编年体。 B.在表达天人之际的观念时,《左传》采用一定的文学手法叙述历史,使其具有了历史文学的丰富内涵。 C.《左传》在中国史学上有开创之功,其丰富的史学内涵及其达到的高水准,可以说前无古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