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878587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4.2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2588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变化,数量,种群,必修,人教
  • cover
种群数量的变化 生物必修(3) 新授课 1课时 一、课标与学情 课标 1、理解并掌握s型曲线中K值、K\2的应用 2、掌握种群数量的波动与下降的影响因素 3、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区分比较和联系 4、S型曲线的其他四种曲线表示方法 学情 1、根据S型曲线,理解K值和K/2的应用 2、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3、S型曲线的其他四种表示方法中的对应K值、K/2 二、学习目标 1、阅读学案,指出K值和K/2在曲线相对应的位置,并能区分J型和S型曲线的区别 2、阅读课本P67-P68,找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并能在实例案例中分析做题 3、阅读学案,说出K值的变化,并能总结出S型曲线的四种表示方式以及K值的位置 4、阅读学案,指出K值和K/2的应用,并能做相关的试题 三、重难点 重点 1、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K值的数量变化的四种曲线表达方式 难点 1、K值和K/2的理解与在实践中的应用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与联系 四、导 导入 根据我们之前所学的S型曲线与J型增长曲线,我们可以判断当种群数量达到何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在K/2的时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 导学 K值和K/2值的分析理解 找出四种S型曲线图中所对应的K值和K/2 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五、思 知识链接 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K值也会相应地改变围绕K值上下波动。 如何对家鼠等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应通过打扫卫生、做好粮食储存、硬化地面、饲养天敌等来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基础感知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值的应用 ①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 ;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 值会 。 ②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K值附近 。当种群数量偏离 K 值的时候,会通过 使种群数量回到 K值。 ③K 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 :K 值是 ,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 K 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④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环境容纳量也会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S型的其他四种曲线表示 ①指出下面的点所对应的K值或者K/2值 对应字母的含义: K值在生产中的应用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如防治老鼠,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 ②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过改善其栖息环境,提高K值。 建立生态保护区,比如大熊猫、濒危物种等。 K/2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 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 ,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比如:在捕鱼业、养殖业,可以利用在K/2值之后,进行捕获,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②有害生物防治: 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如蝗虫的防控) 种群的波动与下降 1.非生物因素 如气候、食物等环境因素。 2.生物因素 (1)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同一种群内部影响)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2)种间关系的影响 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可使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如天敌、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影响种群数量。 (3)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方面,受人工控制的种群(如种植业、养殖业培养的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砍伐森林、猎捕动物和环境污染等,许多野生动植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